close

網友的信件,令人看了都快不知道臺灣的未來~~

引述商業周刊的報導重點如下:

 

< 商業周刊 > 報導, 6月韓國政府開放引進台灣勞工,我們的下一代該何去何從?

2006年6月韓國政府決定開放引進台灣勞工,從事非技術性勞力工作。資格要求大學以上畢業薪資18,000新台幣,不含雇主保證金及人力公司仲介費,規定到韓國三個月後沒有不良紀錄才能受到韓國「勞工法」保障。本期商業周刊報導「80對800的戰爭」,韓國政府在每位小學生上投資教育金費美金800元,台灣只花了80元,80對800可能就是台灣下一代對全球的競爭力了。

 

內容也有提到臺中縣某小學,學校所辦的營養午餐內是只是兩樣青菜及白飯,教室沒有錢粉刷,各地方政府都在喊窮,教育資源無法跟南韓政府競爭,對於這樣的狀況下,商業周刊擔心臺灣未來競爭力的情形。

 

有關這個議題,個人我到是有兩種方向,一個方向是從前開始,我經常從網路中看到大陸的年輕一代,為了在廣大的人口中出人頭地,十分努力用功,甚至已經到廢寢忘食的地步,但他們不以為苦,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努力的用功讀書,才能脫離貪窮的循環,而臺灣這邊的年輕人,由於生活的富裕,生活多采多姿,導致青年學子已經不再努力用功讀書,他們認為學生不僅只是唸書生活,而應該多元化,所以整個程度及競爭力已經大不如前,專家學者對臺灣的未來競爭力頗感擔心。

 

第二個方向便是本篇商業周刊的論點,由於臺灣經濟沒落,導致學校教育經費的短缺,生活甚至都有困難,再加上學生受不到良好的教育,也必須分擔家務,而無法專心唸書,所以競爭力下降,未來準備要去當臺勞

 

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發現這裡頭兩種的論點,似乎有些矛盾衝突,同是年輕人,一是因為生活的富裕失去念書的動力,失去競爭力,一是因為生活困頓,無法專心唸書,失去競爭力,這樣的現象何者才是真實,抑或兩者都是真實正在發生,不曉得各位自己的意見又是如何。

 

我自己在唸國中(30年前)的時候,坦白說家境也是偏貪窮的一方,衣食尚溫飽還不用為這方面擔心,卻有時候也得去打打零工,貼補家用,但在學校的同學都了解要努力用功讀書,將來才有希望,所以唸書是對的,只有唸的好不好的程度差距,高中時的學校是不錯的名校,同學也有從南投基隆臺南過來臺北的,他們都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努力,雖然家境不好,但有努力,總會上好學校的,那前途便在那裡,這是我們那時候學生的心理,陳阿扁號稱三級貧戶之子,他卻一路藉由唸書從臺南一中,臺大法律考上律師,脫離了這樣的貧窮日子,而馬英九也是循序念了臺大法律,也拿到哈佛的學位,

 

我覺得不論出身如何,在我們的時代,只要你願意念書,也都能從裡頭掙得一片天,而今天的臺灣教育是如何,自己的小孩還小還不知道實情如何,但我目前接觸到小朋友的書本,號稱一網多本,內容包羅萬象,如果沒有旁人的指導說明,這些小朋友應該沒有辦法了解透徹,偏偏教育當局對於學校老師限制頗多,老師動輒得咎,乾脆放任小朋友自由,以搏取教學活潑的美名,在我們城市還好,我們這群準直昇機父母,會叮著小朋友的課業想辦法讓他們不要差我們太多(!!)而偏遠一點鄉鎮的小孩子呢~~怎辦?教育部說一綱多本,只要學生讀得透讀得通一本,都會考得好,是嗎?這樣的課程內容,小朋友有辦法自己讀得通嗎?我不認為現在的三級貧戶的小孩如果只靠自己奮發向上,用功讀書?,還能夠在高中大學聯考出人頭地,再創造另一個陳阿扁,應該是迅速淹沒塹社會的洪流中,沒有人知道。

 

我的結論是臺灣的教改僅能適合社會菁英父母的小孩,他可以生活多采多姿,但是如果是不懂得用心用功體會課程的內容,那未來只是一介庸人,而目前在社會低層的家庭,我真的很不願意說,但我認為那會定然發生,便是小朋友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用心栽培,基礎差,課本的東西又無法了解,也沒人可以指導課業,想要用功不知從何著手,真是一直沈淪下去,唉~臺勞,多可悲的名詞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nylite的心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