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單位舉辦組織學習,便是同仁共同學習新知新物,當然也包括戶外教學啦,這回同事挑的地點是靠近新店溪畔的紀州庵,本來聽這名字,個人是有點小排斥,一間房子有什麼好看的,不過基於團隊精神,還是放下手邊忙碌的工作,騎機車晃過來,事前有小瞄一下地圖,原來是同安街底,說這同安街,小朋友有陣子上國語日報的才藝課,中午時分我都得過來接他用餐,吃了一陣子的同安街飲食,如今還真有緣,又晃回來了...

IMG_5110.jpg

IMG_5112.jpg

IMG_5113.jpg

IMG_5114.jpg

因為沒興趣,也就只查了地址及動線便過來,結果來到現場,一間長約40公尺的日式長屋,立即吸引我的眼光,雖說我對日本是既愛既恨<對韓國則是從來沒有好臉色>,不過由於父母皆是接受日本教育的,他們對日本又是格外感念,所以無形中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一絲喜愛日本文化的因素。我不太會描述這裡給人的感覺,只能說,一種獨到的氛圍,彷彿回到當年日本統治時期,那飲酒作樂自在歡娛的年代,也許是歌伎助興吟唱詩謠,也許是酒觥交錯叫人神迷,這樣的感覺,一時間也迷住我了...

IMG_5118.jpg

IMG_5156.jpg

IMG_5148.jpg

IMG_5153.jpg

查了網路資料寫著:
紀州為日本幕府時期紀伊國別稱,現位於日本和歌山縣與三重縣之交,本料理亭應為當地人士來台所開設。紀州庵本店位於當時的艋舺,此日式建物應為「紀州庵支店」。在川端町時期本區的商業型態以「料理」與「花植木」為主,料理屋除紀州庵外,尚有川屋敷、新茶屋、清涼亭、有馬屋支店、樂水、清月、潯陽亭等店。本店為已知八間料理屋中目前僅存者,其建築類型直接表現瑩橋地區休閒文化與特殊的地景風貌,相當具有代表性。戰後本建築由省政府接管作為公家宿舍,有不少文化界人士,如王文興等,在此居住、活動,極具歷史文化意義。

IMG_5171.jpg

IMG_5173.jpg

IMG_5180.jpg

IMG_5146.jpg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1917年至1928年 ,日本平松家族在新店溪畔興建「紀州庵支店」,包括本館、離屋與別館。本館樓高三層,地面層為鋼筋水泥造、二樓與三樓為木造,二樓是主要出入的門面,以水泥橋連接堤防頂,作為主要迎賓的通道,整個建築物突出在河岸的堤防上有兩層高,從本館的三樓眺望出去,可以見到新店溪的沙洲上的秋芒、堤外的跑馬場與遠方水源地(今公館),整個河岸水景盡收眼底。「離屋」為南北長而東西窄的長條型空間,可用拉門區隔成五個小的空間,這也就是今日紀州庵僅存的建築物。平松家透過庭院空間的安排,創造了別具風味的飲宴環境,於離屋西側(今鄰同安街一側)營造了一個水池,周圍遍植松樹、山茶花、榕樹、杜鵑,透過花木、石與水等空間元素,離屋東側(今離屋至停車場間草坪)則以一個開闊的草坪空間,讓整個視覺延伸,從兩側不同的空間景觀,創造了飲宴環境的不同風貌。到了夜晚就是紀州庵最熱鬧的時分,來客絡繹不絕地搭著人力車從城中來此,從堤岸入口進入紀州庵,先在入口處登記,然後開始乘船遊賞或入內飲食,飲宴當中亦可召藝妓共歡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IMG_5119.jpg

IMG_5126.jpg

IMG_5127.jpg

IMG_5132.jpg

所以本來的紀州庵有三間屋子,本館、別館都已燒毀,只留離屋,當年是用來大型宴會廳的,如今重新整理,把原本五間十二疊<榻榻米>的空間連通變成60疊的空間,可以做為會議或教學的地方,只是不曉得租借費如何哦,走入這離屋裡,鼻子嗅到是濃濃的檜木香味,走進這屋子裡,腳底踏的是榻榻米舖成的軟墊,沒壓力很是舒服,天花板則是木架構的桁木,充滿典雅秀麗的感覺,尤其這裡參訪的人並不多,如果有閒的人在此端坐拿本好書,當是愉快自得的。不過,蚊子不少,那天見工作人員點起蚊香,但連我這鮮少被叮咬的身體都被種了幾個包,看來果然是很傳統的老屋啊。。。

IMG_5186.jpg

IMG_5189.jpg

IMG_5185.jpg

IMG_5191.jpg

IMG_5124.jpg

IMG_5130.jpg

IMG_5140.jpg

IMG_5158.jpg

IMG_5165.jpg

IMG_5166.jpg

IMG_5182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紀州庵 日式建築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nylite的心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0) 人氣()